《Paprika》-夢與網絡裡的虛假發洩
由《藍色恐懼》、《東京教父》到《Paprika》,今敏的作品從不讓人失望,從鏡頭到隱喻全都做得相當到位,將動畫提升到電影級數的層次。連Christopher Nolan為人廣知的《Inception》的故事內容及鏡頭都有向這電影致敬,可見這電影的經典程度。
・
「網絡世界與夢很相似,都是一種虛假的發洩。」
接連著《藍色恐懼》的主題,《Paprika》同樣控訴著人類濫用科技(由其網絡世界),漸漸人們藏在心底的壓抑不能釋放,導致兩部戲後段的悲劇。同於幻想的未麻,Paprika(小辣椒)就是主角千葉的反面映射,她心裡的一種發洩投射。
千葉與Paprika呈現明顯的正反面。
千葉敦子,每天穿著固定的西服和束起黑色的長髮,帶著沈穩的步伐,開著沉悶的轎車,每件事都側面描寫著她冰冷的性格。相反Paprika性格開朗,帶著一頭火紅頭髮,穿著簡便多變的服裝,正是千葉的反面,似乎說明著人在夢裡都尋找著自己所缺乏的一面。
・
「哪個才是真正的你?」
從某些角度去看,《Paprika》甚至可以是《藍色恐懼》的續集,《藍》裡的未麻最後留下一個最大謎題-誰才是真正的自己。由弗洛伊德解述的本我自我超我,三者間互相爭鬥後,成為「我」。早兩天剛與朋友談起電話的使用時間,我的是四小時,有朋友是七小時,有朋友甚至十小時……網絡正在侵領著我們的生活。時至現在科技的介入,似乎這個「我」向著另一個方向走去。
如同劇情那「DC-Mini」被偷去,就如現實裡網絡的泛濫,電影裡的夢(網絡)同樣開始暴走,世界與夢融成一體,甚至被夢所支配,變成一片漆黑的世界,比喻人們生活被科技支配下是一片黑暗的,這是今敏對網絡世界最大的控訴。
・
「人們都需要接受Paprika」
電影釋名為《盜夢偵探》,完全同電影內容無關,只為了嘩眾取寵。但看回戲名《Paprika》直譯小辣椒的話,又好像有點理解這決定。那麼,為甚麼Paprika這麼重要?在沉悶的世界裡需要刺激的調味料,這紅色的小辣椒。故事最後時田機械人與千葉及Paprika融成一體,簡單來說,就是「愛」與「接受」,千葉不理世俗目光去愛肥博士時田,與接受一直壓抑的Paprika,才是真正的你。或許放下你手上的電話,感受最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感受,才是人類該有的面貌。
陳銳